红豆作为相思寄托之物,古已有之。“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的这首五言绝句《相思》,借物抒情,使红豆成为了最负盛名的相思豆,于是,古往今来,不知道有多少人以红豆寄相思,当亲朋好友离家远行时总要给亲人带上一颗相思豆,以此寄托相互的思念;相爱的情人也把相思豆当作爱情的信物相互赠送。 红豆,植物名,又名相思子。《本草》有载:“相思子,一名红豆。”清俞陛云认为:“红豆号相思子,故愿君采撷,以增其别后感情。犹郭元振诗以同心花见殷勤之意。”郭沫若曾考证过王维笔下大名鼎鼎的红豆,结果在鼎湖山找到了一种叫海红豆的植物,它秋季果熟,其种子自然跃出果壳,呈朱红色,形似跳动的心脏。而南方人习惯把相思子、相思树、海红豆都叫红豆。 纯正的相思豆仅生长在我国的云南、海南等极少数区域。由于红豆生长在高高的悬崖,吸取了天地之灵气,大自然赋于了它特殊的品质:质坚如钻、色艳如血、形似跳动的心脏,红而发亮,不蛀不腐,色泽晶莹而永不褪色。其外形及纹路,皆为“心”字形。其粒形特大,直径约8--9毫米。而长江以南其它地区的红豆,由于气候等诸多原因的影响,不仅粒子较小,而且还带着黑嘴。这种带着黑嘴的相思豆,被俗称为“情人的眼泪”。 那么,古人为什么把红豆叫做相思豆呢?相传,古时有位男子出征,他的妻子朝夕倚于高山上的大树下祈望,因思念边塞的爱人,经常泪留满面。当泪水流干后,流出来的是鲜红的血滴。血滴化作粒粒红豆,掉在地上生根发芽,日复一日,春去秋来,幼芽长成了大树,结满了一树红豆,人们称之为相思豆。 另一种说法,很久以前,有一位美丽的姑娘,为盼望寻找幸福泉而出走的伴侣,每天在山坡上遥望远方哭泣,泪珠洒到树枝上便长出一颗颗纯红色的“心中有心”的红豆豆,人们把这种红豆叫做相思豆。 还有一种说法,相传为战国宋康王的舍人韩凭和他的妻子何氏所化生。据晋干宝《搜神记》卷十一载:宋康王舍人韩凭妻何氏貌美,康王夺之,并囚凭。凭自杀,何投台而死,遗书愿以尸骨赐凭合葬。王怒,弗听,使里人埋之,两坟相望。不久,二冢之端各生大梓木,屈体相就,根交于下,枝错于上。又有鸳鸯雌雄各一,常栖树上,交颈悲鸣。宋人哀之,遂号其木曰‘相思树’。 红豆作为情人的相思物,古往今来,引发过数不清的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然而,一颗红豆导致一部学术专著的产生,却鲜为人知了。 已故史学大师陈寅恪先生,抗战时执教西南联大,一日读报得知有鬻书者,即驱车前往,见所售书皆劣陋之本,无一可取。面对主人殷勤,觉得过意不去,便问主人书籍之外,可还有其它东西出售?主人踌躇良久,回答:曾旅居常熟白茆港钱氏故园,拾得园中红豆树所结子一粒,愿以此奉赠。先生闻之大喜,购归,藏于书箧二十年之久。1964年,陈先生作《红豆诗》,其序云:“昔岁旅居昆明,偶购得常熟白茆港钱氏故园红豆一粒,因有笺释钱柳因缘之意,迄今二十年,始克属草。”这就是先生大著《柳如是别传》撰写缘起。 在民间,相思豆和玉一样,是有灵性的开运吉祥神物。男女定亲时,送一串许过愿的相思豆,会求得爱情顺利;婚嫁时,新娘会在手腕或颈上佩带用鲜红的相思豆串成的手环或项链,以象征男女双方心连心白头到老;结婚后,在夫妻枕下各放六颗许过愿的相思豆,可保夫妻同心,百年好合。 目前,用相思红豆做成的饰品风靡南国,时尚女性以佩带精美的红豆饰品为荣,男女恋人纷纷为对方选择相思红豆饰品表达心中的爱意。(绿浪萍踪/整理) 附:曹雪芹先生《红楼梦》里的《红豆词》 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 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 睡不稳沙窗风雨黃昏后 忘不了新愁与旧愁 咽不下玉粒金波噎滿喉 照不见菱花镜里形容瘦 展不开的眉头 捱不明的更漏 呀 恰便似遮不住的青山隐隐 流不断的绿水悠悠
谁有关于孔雀树的详细资料。或者是传说。
编者按:女人如花旖旎芬芳,途经绽放,饱经风霜。祝天下所有女同胞拥抱幸福,像鲜花一样绽放美丽与芬芳。
在一朵花的蕊里,取一滴露珠儿,轻轻落笔 ,续写一个经典的主题。绚烂花开、芬芳女人,一笺花语,墨染凝香。
摇曳在笔尖的舞姿,是聚光灯下的一抹嫣红。翻起年华的页卷,芊指慢捻花的心瓣,赏一朵红颜的温婉静秀,花开花谢的宿命轮回里,唯美了岁月的诗行。
女人是春天里的花,芳香四溢。像迎春花开含笑迎风雨,柔弱意坚,拦一缕春风拂面,素心向暖 ,宁静安然;似桃花妖娆,灼灼其华。在红尘一隅盈润浪漫,绽放粉红嫣然,一怀春情旖旎,心语花梦泪吻时光。心中装满阳光,年华正好。
女人是夏天的荷花。温婉淡雅,墨染心韵。?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端坐水云间,亭立半亩花田,不恋三千繁华,与清风呢喃细语,与明月低诉心事。席慕容的《莲的心事》中曾这样写道:?在芬芳的笑靥之后,谁知我莲的心事。?夏天的莲品质高雅,贻笑大方。曼妙一季的光阴,怡醉了阡陌红尘。
女人是秋天的菊花,傲然绽放,多姿多彩。古往今来菊花都是诗人笔下的芬芳。?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白居易的《咏菊》恰恰赞美了菊花顽强的生命力,百花凋谢,美丽的菊花点缀了秋的荒芜,撷一朵秋梦暖苍凉,掬一颗红豆寄相思。心中有爱,那么暖,那么美。随风浅落的馨香,悠悠几多梦绕情牵,斑驳了岁月的记忆,沧桑了一世容颜。
女人是冬天里梅花,不亢不卑,笑傲风雪。非常喜欢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如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世间百态,繁华万千。梅花以自己独有风格与气质,对百花的排斥与嫉妒,毫不在意。在平凡的烟火里,零落成泥碾作尘 ,笑拥生命的厚待。
笔尖划过四季的枝头,开出曼妙的花朵,记忆的埂上耕耘着,播种着,?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女人如花旖旎芬芳,途经绽放,饱经风霜。氤氲了年华,芳菲了岁月......
(备注):此文献给二零一八?三?八?妇女节,祝天下所有女同胞拥抱幸福,像鲜花一样绽放美丽与芬芳!
作者:漫步云端,原名张晓云
公众号:现代诗歌文化传媒沐兰之香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我国向有红豆寄相思之说,自唐朝诗人王维《相思》一诗之后,此说更沿用不绝。但“红豆”究竟为何物,不少文人为此争论不休。郭沫若曾为此专程到南方去考察,最后在广东的鼎河山考证到它竟名为“海红豆”。海红豆又称孔雀树、相思树,树高可达20余米,夏日满树银花,秋季果熟,其种子自然跃出果壳,呈朱红色,形似跳动的心脏,坚不可摧。也许就因为它的形与质正象征着爱情的坚贞不移,才有了一个古老的传说。相传古代有一对夫妇,丈夫出征死在塞外,他的妻子日夜思念,哭死于树下,后来该树结下红豆,所以后人就把红豆称为“相思子”。这大概是关于“红豆相思”最早的传说吧。
南梁著名大文学家昭明太子萧统,不仅是个才子,还是个多情种子。他好读书,经常爱寻觅风景幽美的地方作为他读书的去处。据说一次他到江阴颐山编修他的《昭明文选》,遇到了一位秀丽的名叫慧如的尼姑,两人一见钟情,可是他们身份悬殊,一个是皇太子,一个是尼姑,这在森严的封建礼制的束缚下是不可能成为眷属的。慧如因此相思成疾而死,太子含泪种下了一颗红豆,并把慧如住过的草堂庵题名为“红豆庵”以为纪念。后来红豆生长成树,红豆树因此又称为“相思树”。此树历1500年之久,几经沧桑,迄今尚存,有时还会开花结子。
本文来自作者[寄秋]投稿,不代表易麦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emaipos.com/emai/6397.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易麦号的签约作者“寄秋”!
希望本篇文章《红豆为什么是相思豆?》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易麦号]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本文概览:红豆作为相思寄托之物,古已有之。“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的这首五言绝句《相思》,借物抒情,使红豆成为了最负盛名的相思豆,于是,古往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