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意图:
冬天到了,动物的踪迹越来越少,蚂蚁钻进洞里,小燕子飞走了等,这些现象无不引起幼儿注意。户外活动时,他们会不约而同产生疑问:为什么蚂蚁不出来搬食啦?小燕子怎么不见啦?呱呱叫的青蛙哪里去了?动物们生活习性的变化让幼儿产生好奇。为了顺应幼儿的兴趣需要、发展需要,设计本活动让幼儿了解动物不同的过冬方式,以激发幼儿探究动物的兴趣和爱护照顾动物的情感。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了解动物过冬的不同方式。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初步了解动物对环境的依存关系和适应特点。
3、激发幼儿探索动物生活的兴趣和关心爱护动物的情感。
活动重点:
能说出几种常见动物是怎样过冬的。
活动难点:
知道动物过冬的几种不同方式。
活动准备:
课件、动物头饰、4种过冬场景。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谈话,导入主题。
提问:现在是什么季节?(冬天)你感觉怎么样(天气寒冷)?冬天人们是怎样过冬的?(穿棉衣、生火炉、戴手套、多跑步……)动物们是怎样过冬的呢?我们一起来看大屏幕,看看动物们是怎样过冬的?
评析这一环节中,通过谈话活动,引发幼儿对动物怎样过冬产生兴趣。幼儿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出人们是如何过冬的,由人们怎样过冬自然的过渡到动物怎样过冬。幼儿大胆运用已有经验进行讲述,和同伴分享交流的快乐,在交流中获得新知识。
二、基本部分:
(一)播放课件(边播放边讲述故事)。
提问:
1、刚才屏幕里出现了哪些小动物?
2、它们是怎么过冬的?
评析这一环节中,通过生动、形象的课件演示,以故事的形式让幼儿感知动物是如何过冬的。如,燕子南飞、青蛙冬天睡大觉、小松鼠储备粮食、小兔换厚的皮毛。当幼儿说到青蛙睡大觉的时候,随即丰富词汇:冬眠。本环节幼儿了解了动物不同的过冬方式。
(二) 引导幼儿总结动物过冬的几种不同方式,提出问题讨论:
1、小燕子是怎么过冬的?为什么要飞到南方去过冬?还有哪些小动物和燕子一样也是南飞过冬的?(大雁、天鹅、丹顶鹤等)
2、小马是怎么过冬的?(注意强调换皮毛过冬)。除了小马,还有哪些动物在冬天需要要加上厚厚的皮毛或羽毛来过冬呢?(强调皮毛和羽毛都属于换毛过冬)(狮子、狐狸、鸭子、鹿、麻雀、乌鸦等)
3、青蛙是怎么过冬的?整个冬天青蛙在干什么?学习新词:冬眠。请幼儿想想还有哪些小动物是冬眠过冬的?(蛇、青蛙、狗熊、蜗牛、蚯蚓、乌龟等)。
4、请幼儿说说小蚂蚁和小松鼠时怎么过冬的?还有谁和它们的过冬方式一样?(蜜蜂、田鼠等)
小结:动物过冬的方式很多,有南飞过冬、冬眠过冬、换毛过冬、储存食物过冬
评析给幼儿自由讨论的时间,鼓励幼儿根据已有经验大胆的想象、思考、交流,分享彼此的快乐,在说中学,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这些开放性的问题,拓展了幼儿的发散性思维,丰富了知识,进一步拓展了幼儿的认知空间,在交流中了解了其它动物不同的过冬方式。
(三)游戏——快快找个温暖的家。加深对动物过冬方式的认识。
1、介绍游戏玩法。
2、幼儿头戴头饰扮演小动物,按照动物过冬的方式为自己找一个温暖的家。
3、教师去各个场景中访问:你是谁?你是怎样过冬的?
评析这一环节幼儿扮演小动物为自己找家,加深了对动物过冬方式的认识。
(四)了解动物与季节的关系,培养幼儿爱护动物的情感。
提问:小动物如果不想办法过冬,会怎么样?
幼儿:冻死、饿死。
小结:在寒冷的冬天,小动物为了适应季节的变化,为了不被冻死、饿死,就根据自己的特点找到了不同的适合自己的过冬方式。
评析这一环节,使幼儿了解了动物与季节的关系。
三、结束部分:
今天我们一起了解了动物的4种过冬方式,其实小动物还有好多其它的过冬方式。比如:鱼、刺猬、蝙蝠等,它们怎么过冬呢?小朋友在日常生活中要留心观察,把你发现的小秘密记录下来,下次告诉老师好吗?小朋友再见。
评析这一环节给幼儿留下了悬念,进一步引发了幼儿的探究兴趣。
活动延伸:
1、学区提供动物,引导幼儿相互交流。
2、墙饰中指导幼儿继续添画各种过冬的动物。
评析整个活动教师运用了启发提问法、引导发现法、课件演示法、观察法等,使幼儿获得知识,习得经验。克服了教师传统的说教形式,以幼儿为主体,通过直观形象的课件,让幼儿在有趣的情景中主动探究,用眼看、用耳听、用嘴说、用脑思考,全身心投入活动,从而形象的了解了动物过冬的不同方式,使活动重点得以有效突破。
科学活动设计《动物怎样过冬》实践成果
整个活动教师运用了启发提问法、引导发现法、课件演示法、观察法等,使幼儿获得知识,习得经验。克服了教师传统的说教形式,以幼儿为主体,通过直观形象的课件,让幼儿在有趣的情景中主动探究,用眼看、用耳听、用嘴说、用脑思考,全身心投入活动,充分调动孩子的各种感官,掌握了动物过冬的不同方式,寓教于乐,体现了幼儿活动的生活化、游戏化的特点。
此次活动参加了阳泉市郊区保教能手的评选活动,受到了各级领导的一致好评,我也因此获得了区级保教能手的称号。
科学活动设计《动物怎样过冬》说课材料
一、说教材:
1、活动目标:
《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生活进行”,“在幼儿生活的基础上,帮助幼儿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引导幼儿对身边的事物和现象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所以,依据《纲要》中的目标,结合大班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确立了本次活动的3个目标。
2、活动的重点、难点:
根据《纲要》和幼儿的已有经验水平,我认为本次活动的重点是:幼儿能说出几种常见动物是怎样过冬的?难点是知道动物过冬的几种不同方式。
我通过利用直观、生动形象的课件并以故事的形式以及启发性提问,使幼儿在有趣的情境中主动探究,从而形象直观地了解动物不同的过冬方式,使活动的重点得以有效的突破。
二、说教具:
1、制作课件,便于幼儿直观的了解动物的过冬方式。
2、制作头饰,布置场景,使幼儿积极参与游戏,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这些准备活动一是丰富幼儿的已有经验,便与幼儿在和同伴的讨论中大胆、自主、快乐的交流;二是能在活动中突破重难点,便与幼儿理解。
三、说教法、学法:
1、教法:本次活动中运用了启发提问法、引导发现法、课件演示法、观察法等,这些方法的运用,克服了教师传统的说教形式,以幼儿为主体,提出开放性的问题,让幼儿通过形象直观的课件,在游戏中、快乐中获得知识、习得经验。
2、学法:活动中我引导幼儿运用观察法、归纳法来获得知识。创设各种环境,让幼儿能够用眼看、用耳听、用嘴说、用脑思考,全身心地积极地投入活动,引导幼儿自己归纳出动物过冬的不同方式,给幼儿自由展现的空间。
四、说教学程序:
1、通过谈话活动,引发幼儿对动物怎样过冬产生兴趣。
2、播放课件,以故事的形式引导幼儿了解动物怎样过冬。谁和燕子的过冬方式一样?还有谁也是换毛过冬的?…… 鼓励幼儿根据已有经验大胆想象、思考,这些开放性的问题,拓展了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在交流中总结出动物不同的过冬方式。
3、和幼儿进行游戏,巩固所学知识。
4、结束部分,引出鱼、苍蝇、蚊子等动物,自然的把它们引入下一个问题,让幼儿自己观察、记录,进一步培养了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探究能力。
五、延伸部分:
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力,绘画能力,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动物怎么过冬教学反思
动物是孩子们乐于观察的对象,各种动物的不同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常会引发孩子们的探索兴趣。冬天到了,人们穿上了厚厚的冬装,动物们不怕冷吗?它们是怎样过冬的呢?大班幼儿对动物的特征、生活习性等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根据大班幼儿发展水平和幼儿学习科学的特点,我确定了以下活动目标:
1、了解动物不同于人类的过冬方式,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与季节的关系。
2、激发幼儿探索动物生活的兴趣、满足其好奇心,加深幼儿爱护动物的积极情感。根据《纲要》中科学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幼儿教育已有经验水平,我认为本次活动的重点难点是“让幼儿了解动物的过冬方式以及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与季节的关系”。我利用启发性提问,让幼儿主动探究,从而将抽象的科学知识变得通俗易懂,使活动的难点得以有效的突破。
以音乐活动引题:小朋友们,冬天到了,天气真冷啊,让我们一起来做做运动,暖和暖和身体吧!这种师生共同参与的方式,旨在营造和谐、愉悦的活动氛围,充分调动幼儿活动的积极性,增加幼儿参加活动的兴趣。我们可以通过做运动等方式抵御寒冷,那么动物朋友是如何度过寒冷的冬天呢?让幼儿自主学习,满足其好奇心和求知欲。提问:里面介绍了哪些动物?幼儿回答后看。提问:它们是怎样过冬的?幼儿根据内容回答并对其相应的过冬方式进行归类。如蚂蚁和蜜蜂一样是通过储存粮食躲藏在洞里过冬的。幼儿思维离不开具体的事物形象,借助的形、色、景等多种优势,直观形象的帮助了幼儿了解动物的过冬方式,激发了幼儿探索动物生活的兴趣,从而也了解了动物的生活习性与季节的关系。出示操作卡让幼儿说出其对应过冬方式的动物。正如新《纲要》所指出:“语言教育应该渗透在所有的活动中”。本环节通过操作卡的出现,不仅能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积极性,而且加深对动物不同过冬方式的了解,进一步明确了教育目标。通过学一学:教师出示操作卡,幼儿自主创编动作来表现其过冬的方式。幼儿手持动物,找到动物过冬方式相似的伙伴后,送他们到过冬的地方。
这样的游戏,不但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也体现了幼儿合作的精神,而且进一步巩固了所学知识。
今天又是一节幼儿喜爱的科学活动了,我们常说:一次科学活动的开始,应该来自幼儿已有的经验,一次科学活动的结束,并不是真正的结束,应使幼儿有进一步的探索可能,成为获取经验的开始。因此,将探索活动延伸至区域活动是十分有必要的,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材料,决定操作的次数,让他们在独立的探索活动中,主动的感知和思考,建构经验。
我拿到教材一看,这样的思绪对大班幼儿来说,有些不合情理。所以我对此教案进行了改动,此活动共设计了六环节:1.激发幼儿兴趣,谈话导入课题。2.寻找冬天的小动物。3.利用故事《动物怎样过冬》,引导幼儿初步了解动物过冬的方式。4.引导幼儿分组探讨动物过冬的方式,了解动物与季节的关系,知道动物有各种方法过冬,这是保护自己生存的最好方式。5.送动物回家。6. 活动延伸:(1)看一下周围的小动物是利用什么方式过冬的?动物还有哪些过冬方式?(2)科学区提供动物,引导幼儿相互交流。
动物怎样过冬这一课题引起了幼儿极大的兴趣,特别是活动中活泼可爱的小动物,最易引起幼儿的注意,大班幼儿能够主动照顾动植物,并具备了一定的分析及归类能力,活动中通过对动物过冬方式的了解,激发了孩子的探究欲望。
在本活动中,我还注重幼儿主体性的发挥,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注重幼儿的趣味性。当我问道:“梅花鹿是怎样过冬的?”时,马鑫磊小朋友笑着说:“它是把两个耳朵藏起来,然后躲起来的。”引得小朋友哈哈大笑。活动中给幼儿自由讨论的时间,鼓励幼儿大胆交流,分享彼此的快乐,在说中学,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发展了幼儿的思维,丰富了知识,进一步拓展了幼儿的认知空间。
本次活动也存在了很多不足,如我对其它动物过冬的知识面不够丰富;活动结束时教师语言不够精练,动物卡片运用不够充分等
本文来自作者[栗雯婷]投稿,不代表易麦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emaipos.com/emai/6219.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易麦号的签约作者“栗雯婷”!
希望本篇文章《关于动物怎样过冬的科学实验探究型教案》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易麦号]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本文概览:设计意图:冬天到了,动物的踪迹越来越少,蚂蚁钻进洞里,小燕子飞走了等,这些现象无不引起幼儿注意。户外活动时,他们会不约而同产生疑问:为什么蚂蚁不出来搬食啦?小燕子怎么不见啦?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