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是苏轼,古诗名称是《题西林壁》
原诗:
题西林壁
宋代: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释义:
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
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人身处在庐山之中。
横看:从正面看。庐山总是南北走向,横看就是从东面西面看。侧:侧面。各不同:各不相同。不识:不能认识,辨别。
扩展资料主题思想:
此诗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说理,指出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
作者成就影响:
苏轼认为诗词同源,本属一体,词“为诗之苗裔”,诗与词虽有外在形式上的差别,但它们的艺术本质和表现功能应是一致的。
因此他常常将诗与词相提并论,由于他从文体观念上将词提高到与诗同等的地位,这就为词向诗风靠拢、实现词与诗的相互沟通渗透提供了理论依据。
苏词既向内心的世界开拓,也朝外在的世界拓展。不同于晚唐、五代文人词所表现的狭小的生活场景,苏轼不仅在词中大力描绘了作者日常交际、闲居读书及躬耕、射猎、游览等生活场景,而且进一步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
苏轼对社会现实中种种不合理的现象抱着“一肚皮不入时宜”的态度,始终把批判现实作为诗歌的重要主题。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什么意思?
只有关于“庐山真面目”的成语:
词语:庐山面目
注音:lú shān miàn mù
释义:庐山:山名,在江西省九江市南。比喻事物的真相或本来面目。
词语:庐山真面
注音:lú shān zhēn miàn
释义:庐山:山名,在江西省九江市南。比喻事物的真相或本来面目。
词语:庐山真面目
注音:lú shān zhēn miàn mù
释义:比喻事物的真相或人的本来面目。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一句成语,意思是:
由于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有其主观的一面(有时可能扭曲事物的真相),致使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也会出现偏差,只有走出庐山,才能认识庐山的真面目;
犹如“不识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之所以辨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身在庐山之中。
从诗句中概括出来的成语,常用来比喻某一种格局,只能够了解它的事理,而不能了解它的全貌;或指某一种局面,只能够了解它的一方面,而不能了解它的另一方面。
本文来自作者[绮岚]投稿,不代表易麦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emaipos.com/emai/6131.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易麦号的签约作者“绮岚”!
希望本篇文章《横看成林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作者是谁》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易麦号]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本文概览:作者是苏轼,古诗名称是《题西林壁》原诗:题西林壁宋代: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释义: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