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语言》评课优缺点如下:
优点:
1、感受自然的规律。
本篇文章主要介绍了物候的相关知识以及影响物候的因素和研究物候的意义。文章结构清晰、条理分明、语言生动活泼,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2、感受说明语言的特点。
学生们自然的体会到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提高学生对文字的感悟力。对说明方法进行探究后,允许学生们自由的探索文章的说明方法,提高学生们对于文章的提炼信息的能力。
缺点:
1、需要同学们提前预习。
一节课讲授一个新的文章和新体系,学生们难以对说明文有一个很好的认识,需要安排同学们提前预习,以及了解说明文语言的特点和说明方法。
2、课堂时间短。
很少有学生深刻的把握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只能在课堂上对说明文有一个浅显的了解,毕竟课堂的时间有限,教师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尽量将说明文说明白,同时将《大自然的语言》这篇文章所使用的自然规律讲授出来。
物候变化:
是指生物长期适应光照、降水、温度等条件的周期性变化,形成与此相适应的生长发育节律,这种现象称为物候现象,主要指动植物的生长、发育、活动规律与非生物的变化对节候的反应。
主要包括三方面:植物物候,又称为作物物候,如各种植物发芽、展叶、开花、叶变色、落叶等现象,农作物生育期中的物候现象。动物物候,如候鸟、昆虫及其他动物的迁徙、初鸣、终鸣、冬眠等现象。各种水文、气象现象,如初霜、终霜、结冰、消融、初雪、终雪等自然现象。
《大自然的语言》文章特点
一、关于本文说明的条理性
本文介绍物候学,如同一门学科的绪论一样,首先必须说明这门学科的研究对象。研究对象明确了,才能说明这门学科的意义。物候学的意义是多方面的,对于农业的重要性是首要的。说物候学的起源与发展,自然要说到人们观测物候的动机,这就很自然的接下去说明物候学对农业的重要性。至于物候学的其他意义,放到最后部分作补充说明。说明物候对农业的重要性,举的例子说到物候现象的来临有迟有早,第三部分就接着说明决定物候现象迟早的各种因素。这一部分说明,既是第二部分的深入,又是第四部分说明的基础。
一个部分里面段落的安排也讲究条理性。第三部分说明决定物候现象的来临有四个因素。四个因素的影响程度大小不等,由大到小,依次排列,很有条理。纬度和经度是在地球上位置的不同,第三个因素是同一地点高下的差异,这三者都是空间因素;最后一个因素则是时间因素。由三个空间方面的因素到一个时间因素,又是一种条理。又如第一部分,先从具体的生动的物候现象说起,接着说物候现象是大自然的语言,然后引出物候和物候学的概念,由现象到联系到概念,是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一种条理。
一个段落里面的句序也讲究条理性。或以时间为序,如第一段以春夏秋冬的时序说下来,第二段举的三个例子,杏花、桃花、布谷鸟,也以时间的先后为序,第三段说到物候知识的 起源和发展 ,是从古代到近代,第七段先说早春的例子再说晚春的例子。或由一般到特殊,第九段先说一般情况,接着说?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或以空间为序,第八段举了两个例子,例一,大连与北京相比,例二,烟台与济南相比,由北到南,安排顺当。
二、关于本文说明的生动性
开头一段将大自然一年四季的物候景观写得生动形象,寓说明于描写之中,如同展现一幅四季风光画卷。?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用拟人笔法,显得形象生动,?沉睡?苏醒?给人种种有关物候的丰富联想。大地苏醒的物候现象,概说三种,?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两个结构相同的四字句对偶,再加一个稍长的句子,勾画一派春色,显得十分舒展。?次第?一词,用得典雅。写燕子?归来?前面加了?翩然?二字,那燕子飞舞的样子就生动起来了,让人想像到?翩翩新来燕,双双入我庐?的景象。如果只写?燕子归来?,就显得平板了。说到秋风落叶,用一个拟声词?簌簌?:?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的落下来?,写得有声有色,景观生动,让人如闻其声,如见其景。此外,?北雁南飞?销声匿迹?衰草连天?风雪载途?等等词语,都简练而富有表现力,如一幅幅色彩鲜明的油画。作者把大自然写得似乎有了灵性,说?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既有灵性,也就能说话了,这样下一段用拟人手法说?大自然的语言?也就很自然了。
第二段用的拟人手法更有特色,说得更加生动。为了说明物候现象对于安排农事的意义,把物候说成?大自然的语言?。三个例子都用拟人手法。植物举两个例子,用对偶句使之相映成趣:
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
桃花开了,又好像大自然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
前句说?传语?,后句说?暗示?,显得生动活泼,极有情趣。布谷鸟的例子,说法更有变化。如果与前两句凑成一组排比,改写成:
布谷鸟来了,又好像大自然在唱道要赶快割麦插禾。
那就嫌呆板无味,传情达意差远了。麦子成熟,人人知道开镰收割,并不要依据布谷鸟的叫声才知道安排农事。这一例仅在说明这种物候与农事的联系罢了,与前两例不同。现在写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与前两句显得错落有致。布谷鸟叫声,节奏分明,拟作唱歌,拟声有词,更觉美好。正当黄金铺地,老小弯腰时节,他们手里忙着?割麦插禾?,说布谷鸟唱的就是?阿公阿婆,割麦插禾?,既符合鸟叫的节奏音韵,又与农事联系了起来。运用拟人手法,杏花、桃花、布谷鸟似乎都有人的思想感情,似乎都在为农民操心、唯恐他们误了农事,这种手法大大加强了说明的生动性。
说明文 ,是介绍某种科学知识的,用生动说明还是平实说明,要以说明的内容来决定。生动说明要适当,要恰到好处,本文主要是开头两段用生动说明,目的在于激发阅读兴趣,使人不至于对知识性很强的说明文觉得枯燥乏味。
三、举例子也是本文重要的说明 方法
举例子,一般用?例如?之类举例用语,放在所举的例子前面,表示下面就是例子。这样的用语,课文中还有?下面是一个例子?如?又如?等。
也可以不用举例用语。例如第二段举三个例子都没有用,第十段举英国南部18世纪和20世纪物候的差异也没有用?例如?之类的话。
本文来自作者[安阳]投稿,不代表易麦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emaipos.com/emai/5414.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易麦号的签约作者“安阳”!
希望本篇文章《《大自然的语言》评课优缺点》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易麦号]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本文概览:《大自然的语言》评课优缺点如下:优点:1、感受自然的规律。本篇文章主要介绍了物候的相关知识以及影响物候的因素和研究物候的意义。文章结构清晰、条理分明、语言生动活泼,激发学生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