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将人的性心理发展分为五个阶段:口欲期(1岁前)、肛欲期(1—3岁)、俄狄浦斯期(3—5岁)、潜伏期(6—12岁)、生殖期(13—18岁)。
当孩子处于肛欲期时,开始学会控制自己的大小便,并且逐渐从自己的排泄中获得快感。
当孩子处于俄狄浦斯期时,孩子有了明确的性意识。同时,语言能力会迅速提升,从而逐渐体会到语言的力量。
如此一来,孩子会把排泄的快感和语言的力量结合起来,于是就出现了满嘴屎尿屁的现象。
所以,从3岁开始,孩子进入“污言秽语”敏感期。
如果3—5岁的孩子嘴里时常蹦出“污言秽语”,家长不必太过担忧,更不要严厉批评,否则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不利影响。
那么,很多家长肯定会提出疑问,有什么好办法让孩子顺利度过“污言秽语”敏感期呢?
在此,特别推荐木村太亮的科普绘本《找呀找呀找便便》。
木村太亮是日本绘本作家、插画家,他的作品多以生物、环境为主题的插画和绘本为主,著有《大家一起来思考!生物多样性和地球环境》《找呀找呀找便便》等,其中《找呀找呀找便便》是最受小读者喜欢的作品。
《找呀找呀找便便》 通过蜣螂寻找便便、繁衍后代的有趣过程,让孩子了解便便与生命循环之间的奇妙关系。
其实,关于此类主题的绘本并不少见,而这部绘本的特别之处,主要在于作者的别具匠心。
对于孩子而言,动物故事往往具有超凡的魔力,很容易引起他们的兴趣。
《找呀找呀找便便》就是以蜣螂为主角,用拟人化的手法,讲述的动物故事。
当然,作为一部科普绘本,不仅要讲好故事,更重要的功能是传播科学知识。
众所周知,孩子对于乏味单调的科学知识往往不感兴趣。
那么,如何才能轻松有效地把科学知识传授给孩子呢?
作者巧妙地把科学知识导入到故事中,文字简练,朗朗上口,并且配以轻松易懂的绘画。
这种知识与故事相结合的方式,迎合了孩子天然的本性和兴趣,让孩子接受起来毫无压力,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故事以蜣螂找便便为主线,描述了大猩猩、斑马、狮子、鬣狗、驼鸟、豪猪、长颈鹿、河马、犀牛、大象10种动物的便便,并解说了各种便便的形状、颜色、味道、成因,目的是向孩子普及动物的生活习性等科学知识。
比如:
斑马的便便形状像蚕豆,啪嗒啪嗒拉出来。它们喜欢吃树叶,所以便便是绿色的。
狮子的便便有血腥味,因为它们吃斑马。
鬣狗吃斑马的骨头,所以便便是雪白色的。
大象的便便好大一团,是蜣螂最喜欢的便便。
书中以动物为例,说明每种动物都要排便,并且吃的食物不同,排的便便就不同。
孩子学习到这些知识后,就会放下“污言秽语”的执着,坦然地看待屎尿屁这些生理现象了。
木村太亮说:“动物都要通过食物来维持生命,而这些食物本身也是有生命的。有些动物喜欢吃草和叶子,有些动物喜欢吃其他动物,还有些动物喜欢吃其他动物吃剩的残渣。只要吃东西,动物就要排便。而有些动物就喜欢以这些粪便为食。这样说来,难道便便也有生命吗?为了解释这个问题,我画了这本绘本。可以说,便便是孕育生命的胶囊。以蜣螂为例,蜣螂的幼虫以便便为食,长大后它们就会离开粪球,而剩下的粪球,又会滋养小草和小树,让生命延续下去。”
显而易见, 便便在生命循环中担负着重要的使命,是生物链中很重要的一环。
所以说,这不仅是针对幼儿的科普教育,也是有关生命的教育。
书中,蜣螂把大象的便便滚成又大又圆的粪球后,埋进地下,然后在粪球里生下宝宝,新的生命就这样吃着粪球,渐渐长大。故事就这样结束了,然而对孩子的影响却没有结束。
当孩子通过故事对生命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后,就会更加尊重和热爱生命。与此同时,孩子的心态会相应地发生转变,变得更加积极向上,所以这也是一种心理教育。
无论是生命教育,还是心理教育,听起来都有点高深莫测。但是作者的高明之处就是化教育于无形,让孩子不仅获得有用的科学知识,还潜移默化地引导孩子度过“污言秽语”敏感期。
木心说:“ 没有审美力是绝症,再多的知识也解救不了。 ”
由此可见,如果一个人缺失审美力是十分可怕的。
为此,儿童读物在向孩子传授知识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对孩子审美能力的培养。
众所周知,美术欣赏对于激发孩子的审美兴趣,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木村太亮为了对孩子产生良好的审美影响,在绘画方面做到了精益求精。
包括蜣螂在内,书中共有11种动物依次出场。每一种动物的出场,都是用整张的跨页图来表现,极具视觉冲击力,让孩子过目难忘。
构图方面,木村太亮做到了既统一又多样。每幅图都是跨页,每幅图中都有蜣螂,但是每种动物的出场方式和数量却不相同,比如:
三只大猩猩同时出现在画面中,就像快乐的一家三口,但是只画出了它们的背影;
一只斑马是在奔跑着,而远处的草丛里有一只狮子;
一只大鸵鸟和五只小鸵鸟同时出现在画面中,但是只画出了大鸵鸟的脖子和脑袋。
这种既统一又多样的构图方式,使画面富有变化又不零乱。并且,每种动物的形象都生动传神,色彩明快,清新淡雅,不容易使孩子产生审美疲劳。
这种高品质的绘画,对于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无疑是极为有益的。
当然,木村太亮在构图方面,除了多样性的考虑之外,还有更深一次的用意,那就是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
长颈鹿和大象只画出了两条腿,这种只表现局部的绘画方式,如同猜谜游戏,可以激发孩子去探索,去思考,不仅让孩子能获得探索的乐趣,也会让孩子在不断的思考中增强思维能力。
有人说, 教育应该像呼吸一样自然。
如果所有的教育都像呼吸一样自然,孩子们就是最大的受益者。
可是,在教育孩子方面,很多家长的做法难免简单粗暴。这是需要警惕的。
当孩子处于“污言秽语”敏感期时,会经常忍不住说脏话,家长们千万不要采用粗暴的方式。如果实在想不出好办法来引导孩子,那么这部科普绘本《找呀找呀找便便》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是谁嗯嗯在我的头上绘本设计意图及目的
《是谁嗯嗯在我的头上》是由德国作家霍尔茨瓦特、埃布鲁赫所著,2007年由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一本知识性的绘本。
作者抓住了小孩子对“屎尿屁”好奇的心里,将生理问题以精彩的故事展现给孩子。并且科学有趣的阐述了动物便便不一样的问题,让孩子学会以科学的眼光来看待平时难以启齿的生理问题。还透过幽默有趣的故事情节,带领孩子认识各种动物的大小便,满足其好奇心,帮助孩子健康地面对大小便的正确常识。
故事中画面形象动态的给出了7种动物嗯嗯时的姿势以及嗯嗯的形状。并且用文字加以简单的形容,让孩子们可以看到他们关心的嗯嗯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从而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记忆更加深刻。
此故事讲述了一只小鼹鼠被人嗯嗯在头上,但他并不知道是谁嗯嗯的,于是他不断的询问动物们,过程中也看了各种动物的嗯嗯,最后苍蝇告诉小鼹鼠,这是狗的嗯嗯,于是小鼹鼠高兴的找到狗狗,偷偷的把自己的嗯嗯拉在了狗狗的头上,钻到土里回家了~
那我们一起细细读起来!
看到蓝色的环衬有什么感觉?
扉页上的小鼹鼠怎么了?
有一天,小鼹鼠从地下伸出头来,开心地迎着阳光说“哇,天气真好。”
一条长长的,好像香肠似的“嗯嗯”掉了下来,糟糕的是,它正好掉在小鼹鼠的头上。
小鼹鼠气的大叫:“搞什么,是谁嗯嗯在我头上?”
一只鸽子飞过来,小鼹鼠问:“是不是你嗯嗯在我头上?”
“不是我!我的嗯嗯是这样的。”
(鸽子说完,一团又湿又黏的嗯嗯,就掉在小鼹鼠的脚边了!)
小鼹鼠只好跑去问牧场上吃草的马先生:“是不是你的嗯嗯在我的头上?”
“不是我!我的嗯嗯是这样的。”
(马先生的屁股一扭,五坨又大又圆的嗯嗯像马铃薯一样,咚咚,咚……掉下来,小鼹鼠失望地走开了!)
小鼹鼠问一只野兔:“是不是你的嗯嗯在我头上?”
“不是我!,我的嗯嗯是这样的。”
小鼹鼠问刚睡醒的山羊,“是不是灭门在我的头上!”
小鼹鼠问刚睡醒的山羊“是不是你嗯嗯在我的头上?”
“不是的,!我的嗯嗯是这样的!”
小鼹鼠问正在吃草的奶牛:“是不是你嗯嗯在我的头上?”
“不是的,我的嗯嗯是这样的!”
奶牛的嗯嗯像一盘巧克力蛋糕,小鼹鼠一看就知道自己头上的嗯嗯不是自己的。
小鼹鼠又跑去问猪先生:“是不是你嗯嗯在我的头上?”
不是的,我的嗯嗯是这样的!
远远的,小鼹鼠又看到两个小家伙“是不是你们……”
他一面说,一面走近他们,原来是两只又肥又大的苍蝇。
小鼹鼠想:“啊哈!我知道谁可以帮助我了。”
他兴奋地问苍蝇:“到底是谁嗯嗯在我的头上?”
苍蝇说:“你乖乖做好,我们试试看就知道了!”
苍蝇戳了一下他头上的嗯嗯,立刻说“哈!太简单了,这是一坨狗大便!”
小鼹鼠终于知道了是谁嗯嗯它的头上!
好哇,原来是这只大狗!
大狗正在打瞌睡,
小鼹鼠爬到他的屋顶上。
(“嗤哧”一声,一粒小小的、黑黑的嗯嗯掉下来了,正好掉在大狗的头上。)
然后,小鼹鼠就钻回地下去了!
谢谢您的欣赏,谢谢您的点赞和留言指导!
小班绘本阅读《谁拉的便便》
光看书名,就让人又好奇又好笑,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居然用“嗯嗯”──也就是便便来当主角,可真是令人拍案叫绝!但是对生性快乐的儿童来说,这本书不但有趣,可能还具有“爆笑”的效果。
“嗯嗯”到底有什么学问呢?故事透过一只倒霉的小鼹鼠,寻找到底是哪个坏蛋“嗯嗯”在他头上的过程,轻松愉快地让我们了解:原来每一种动物的排泄物形状都不同,什么样的动物就“大”什么样的“便”,我们也从书中得到更深一层的认识。而最后小鼹鼠到底能不能找到那个“嗯嗯”在他头上的坏蛋呢?专吃大便的苍蝇可是破案的关键喔!
这是一本兼具趣味性和知识性的好书,在书末还附上一篇“动物的吃喝拉撒”的文章,说明了动物的食物、消化与排泄的关系,让小朋友在哈哈大笑之余,也得到生物学相关的常识。
本书透过幽默有趣的故事情节,带领孩子认识各种动物的大小便,满足其好奇心,帮助孩子健康地面对大小便的正确常识。书后特别增辟“亲子共读”单元,针对每一种动物的吃、喝、拉、撒做了详细的介绍,让孩子能进一步了解动物的食性、消化功能或排泄方式,是一本趣味性及知识性兼具的图画书。
活动目标1.在说说猜猜中仔细观察画面,了解便便的大小形状与动物的关系。2. 知道了便便是人与动物的正常生理活动,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难点)活动准备1.《谁拉的便便》大书。2.录好的冲马桶的音效、录音机。活动过程一、谈话导入师:你们今天拉了便便吗?除了我们今天拉了便便,小动物们也拉了便便。二、谁的便便。(出示绘本大书)师:猜猜这是谁拉的便便?看看上面有条小尾巴,这只小动物只有晚上才会出来,它有尖尖的嘴巴,会发出吱吱的声音。 幼:是小老鼠。幼:黑色的。师:你们真棒!原来小老鼠拉的便便像小芝麻、小沙子一样啊。师:这像石头的便便是谁拉的啊?它身上有卷卷的毛,叫起来的声音是咩咩的。幼:是小羊。师:哦,是小羊吗?我们一起敲敲门看看是不是小羊吧。幼:咚咚咚,小朋友开开门吧。幼:像大饼,像泥巴师:猜猜这是谁拉的便便?它头上有两个角,叫起来哞哞的。幼:是牛。师:哦,我们一起敲敲门看看是不是牛吧。幼:咚咚咚,小朋友开开门吧。师:门开了,呀真的是牛啊,牛身体很大,所以它拉的便便也比前面两只小动物的便便要?幼:更大。幼:像冰激凌,像蛋糕幼:冲水的声音。师:原来她在冲便便呢。我们小朋友们上完了厕所要不要冲厕所啊?幼:要。
本文来自作者[白峻成]投稿,不代表易麦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emaipos.com/emai/2241.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易麦号的签约作者“白峻成”!
希望本篇文章《动物便便百科绘本》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易麦号]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本文概览: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将人的性心理发展分为五个阶段:口欲期(1岁前)、肛欲期(1—3岁)、俄狄浦斯期(3—5岁)、潜伏期(6—12岁)、生殖期(13—18岁)。 当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