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学虫洞
迄今为止,人类航天的旅程带回了无数影像资料,在这些影像中,有一张照片显得尤为特别。它没有高清的画面,也没有璀璨耀眼的光芒,但是却刷新了人类对地球的认知。
这张照片,就是旅行者1号在地球64亿公里之外拍摄的"暗淡蓝点",是天文领域最有名的照片之一。
探测器上携带了什么?
宇宙中有外星人存在吗?如果要跟他们介绍我们,这段"自我介绍"会是什么样的?
1977年9月5日,载着人类"自我介绍"的旅行者1号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出发了。
它带着一张铜制镀金磁盘唱片,上面有用55种语言讲述的问候语"来自地球的孩子(向你们问好)",包括英语、四种中国语言(普通话、闽南语、粤语、吴语)等等。哪怕历经10亿年,这些语音的音质都不会变。
除了问候语之外,唱片中还存有27首不同文化的古典音乐;以及115张影像资料,包括太阳系行星的照片、人类生殖器官的和说明等等。
同时,当时的美国总统卡特也留下了自己的问候:
这张唱片,可以看作是向可能存在的外星生命的问好,也可以看作是对人类文明存在的记录和证明。
旅行者1号的太空旅行
虽说旅行者1号上面搭载了人类文明的资料以及问候语,但它的 主要目的却不是寻找外星生命,而是探测木星和土星。
这次 探索 计划起源于一个发现。20世纪70年代末,科学家们观测到了 176年一遇的行星几何排列 :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都将运行到助推的理想地点,形成队列。
如果这时进行探测,人类只需要一次航行就可以造访它们;如果错过这次机会,下次机会得等到22世纪。
为了展开这次探测,美国调集了上万名科学家和工程师,在1977年8月20日-9月5日,把旅行者1号、旅行者2号先后送入太空。
旅行者1号作为先出发的"大哥",先对木星的卫星、环、磁场、辐射环境进行探测,并拍摄了3.3万张清晰的照片。
比如这张照片,拍摄到了木星上面美丽的"大红斑",那是木星的大气层。
在此之前,人们所看到的木星照片数量极少,且都是非常模糊的。
1980年,旅行者1号的步伐经过土星,依旧传回了上万张高清照片,比如在下面这张照片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美丽的土星环。
随后,"哥哥"旅行者1号离开黄道面,将探测天王星、海王星的工作交给了"弟弟"旅行者2号。前者继续旅行,在1990年时已经距离地球约40亿公里,朝着太阳系的边缘航行。
在距离地球64亿公里之外,完成探测任务的旅行者1号关闭部分设备节省能量。在关闭摄影机前,NASA让它转身拍摄了这段太空旅行的最后一张照片。
耗费数小时将这张照片传回地球后,旅行者1号就继续向着太阳系的边缘前进,越走越远了。
这是一张太阳系的"合照",这张照片黑乎乎一片,很多行星在上面还没有1个像素大,但这张照片却意义非凡。
把照片放大,你可以在上面找到我们所居住的地球,在这张64万像素的照片中,地球只是一个0.12像素的暗淡小点。
这张照片被称为"暗淡蓝点 " ,我们赖以生存的蔚蓝星球,在广袤无垠的太阳系中小得像一粒尘埃。 这还是在太阳系中的对比,在太阳系之外还有更广阔的宇宙,那里还有其他星系。
《国家宝藏》第三季中,展示了"金嵌珍珠天球仪"内的宇宙。随着越飞越远,地球从一颗巨大的蔚蓝星球逐渐变成小小的光点,最后消失不见。
如果从地球开始一直往外飞行,那么我们最开始是飞出直径1.33万公里的地球;随后看到整个太阳系,我们能看到太阳以及8大行星、205个卫星、50万个小行星;
继续往外飞行,我们看到的是银河系,而太阳系只不过处于银河系一条比较小的螺旋臂上;在银河系之外,又是河外星系……
跟宇宙相比,生活在地球上的我们显得如此渺小。无论是你,还是爱人、朋友,或是从未听说过的人,都生活在这一粒小小的尘埃上。
可如此渺小的我们,却经常自诩是地球的主宰,对环境、生物进行掌控……
"暗淡蓝点"之所以让每个人感到触动,不是因为它有多么美丽,而是它刷新了人类对地球的认知:人类乃至地球,对于宇宙来说都不过"沧海一粟",我们在浩瀚的宇宙中显得如此渺小。
这一刻,我们的感受,我们的妄自尊大,我们误以为自己在宇宙中拥有特权地位的错觉,在"暗淡蓝点"面前都显得如此微不足道。
这粒渺小的"光点",让我们更加谦卑,也让我们对自身、对整个人类的处境和责任陷入沉思。
————————————
44年前,为了追赶一百多年才出现一次的罕见天象,美国宇航局(NASA)旅行者2号和1号先后飞离地球,踏上了造访太阳系四颗最大行星之旅。这两艘无人探测器发回了大量的一手探测数据,揭开了四大巨行星的神秘面纱。
由于旅行者1号的飞行线路更短,并且经过木星和土星这两大巨行星的强大引力加速,在飞行21年之后,旅行者1号成为飞得最远的人造物体。如今,旅行者1号早已穿越太阳风层顶,进入充满星际介质的空间,飞到227.6亿公里之外,它还在以16.9公里/秒的速度飞向宇宙深处。
1990年,旅行者1号飞到距离地球60亿公里之处。在宏大的星际任务正式开启之前,NASA给旅行者1号发射指令,让它调转相机,在浩瀚的太空中为地球拍摄最后一张照片:
旅行者1号通过无线电波把这张照片传回地球,由于距离遥远,以光速传播的信号还需耗时5.5小时才能到达地球。上图中,那颗泛着蓝色光芒的亮点就是地球,所有人类共同生活的星球,也是旅行者1号的母星。图像下方最亮的部分是太阳所在的方位。
从如此遥远的距离来观测地球,不要说旅行者1号,就连哈勃太空望远镜都难以看到什么细节。虽然这张“暗淡蓝点”没有什么科学上的价值,但它却能够引发人类的深思,让我们重新审视我们这个诞生于太阳系的渺小物种在宇宙中的地位。
相比起人类,地球非常大,直径可达12740公里。但在浩瀚无垠的宇宙中,地球又渺小到宛如一颗毫不起眼的尘埃。在旅行者1号的这张64万像素照片中,地球的大小仅仅只有0.12个像素,而附近的月球更是暗淡到难以在照片中显现出来。
曾经的1000多亿位人类,不管是谁,都在这颗暗淡蓝点上生活过。如今,还有78亿位人类生活在这颗星点上。在这颗尘埃上,每天都在上演着各种的悲欢离合,各种的酸甜苦辣,未来还会不断继续下去。
地球虽小,但承载了人类的全部。在地球之外,是那低至接近绝对零度的极寒空间,充斥着无尽的黑暗,还有致命的宇宙射线。在这危机四伏的宇宙中,地球给了我们栖身之地,屏蔽了凶险的宇宙环境。看到暗淡蓝点,怎能不让人感到谦卑?
但与此同时,我们也不要太过于妄自菲薄。虽然人类非常渺小,一生短暂,但人类一代又一代前赴后继,把知识积累起来,最终发展出了 科技 文明,发射了旅行者1号,开始了非凡的宇宙探测之旅,带去了渺小人类对浩瀚宇宙的最有力问候。
在拍摄完地球之后,旅行者1号不再飞到任何有意义的地方,它就这么在宇宙中漫无目的飞行。旅行者1号携带了三台核能发电机,这能让它上面的仪器一直运行至今,它还能与地球进行无线电通信。只不过信号传输将要耗时长达21个小时,信号到达地球时,强度仅为最初旅行者1号发射时的210万亿亿分之一。
虽然旅行者1号有电力来源,但它一直前进的动力来源是什么?旅行者1号将会飞到什么地方?
旅行者1号携带的燃料很有限,早已消耗殆尽。在此之前,它经过了木星和土星的引力加速,使其速度始终要快于当前所在位置的太阳系逃逸速度。另一方面,几乎真空的太空不会有阻力,所以旅行者1号能够靠着惯性一直飞行,并且还能飞出太阳系。
不过,太阳系非常大,半径少说也有1光年,旅行者1号的速度犹如“龟速”,飞出太阳系将要耗时1.8万年。在飞出太阳系之后,旅行者1号将会不断绕着银河系中心运动,因为它的速度不够快,远未达到飞出银河系所需的第四宇宙速度(估计为550公里/秒)。
本文来自作者[映萱]投稿,不代表易麦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emaipos.com/emai/2129.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易麦号的签约作者“映萱”!
希望本篇文章《旅行者探测器拍的地球照片》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易麦号]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本文概览:文|科学虫洞 迄今为止,人类航天的旅程带回了无数影像资料,在这些影像中,有一张照片显得尤为特别。它没有高清的画面,也没有璀璨耀眼的光芒,但是却刷新了人类对地球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