鸠占鹊巢、鹊笑鸠舞、魏鹊无枝、鹊夜传枝、鹊巢知风
一、鸠占鹊巢 [ jiū zhàn què cháo ]
解释:斑鸠不会做窠,常强占喜鹊的窠。比喻强占别人的住屋。
出自:周 孔子编订《诗经·召南·鹊巢》:“维雀有巢,维鸠居上。”
译文:喜鹊有巢,斑鸠强占。
二、鹊笑鸠舞 [ què xiào jiū wǔ ]
解释:喜鹊欢叫,斑鸠飞舞。旧时用作喜庆的祝辞。
出自:汉·焦延寿《易林》卷六:“鹊笑鸠舞,来遗我酒。”
译文:喜鹊笑鸠跳舞,来给我酒喝。
三、魏鹊无枝 [ wèi què wú zhī ]
解释:比喻贤才无所依存。
出自:语出三国·魏·曹操《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译文:明月升起,星星闪烁,一群寻巢乌鹊向南飞去,绕树飞了三周却没敛翅,有哪个枝头是可以依附的呢
四、鹊夜传枝 [ què yè chuán zhī ]
解释:谓鹊鸟在夜间因受惊等因而转移所栖息的树枝。
出自:明 陈继儒 《珍珠船》卷四:“鹊夜传枝,月晕绕銮,皆主有赦。”
译文:喜鹊夜晚转移所栖息的树枝,月晕环绕銮,都主张有赦免。
五、鹊巢知风 [ què cháo zhī fēng ]
解释:喜鹊在窝里知道将要和风。比喻人有预见性。也比喻能预见远患而看不到近忧。
出自:西汉 刘安《淮南子·缪称训》:“鹊巢知风之所起,獭穴知水之高下,为是谓人智不如鸟兽,则不然。”
译文:喜鹊巢知道风的起源,獭知道洞穴水位的高低,因此对人智力不如鸟兽,那么不一样
含有鹊字的成语
源自:百度
鹊巢鸠占 〖解释〗本喻女子出嫁,住在夫家。后比喻强占别人的房屋、土地、妻室等。同“鹊巢鸠居”。
以玉抵鹊 汉桓宽《盐铁论·崇礼》:“南越以孔雀珥门户,昆山之旁以玉璞抵乌鹊。”抵,抛掷。后以“以玉抵鹊”比喻有珍贵之物而不知爱重。
鸦默鹊静 见“鸦默雀静”。
鸦没鹊静 同“鸦默雀静”。
鸦飞鹊乱 ①犹言絮絮咶耳。②形容纷乱。
魏鹊无枝 喻贤才无所依存。语本三国魏曹操《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声誉鹊起 比喻声名迅速增高。
鹊垒巢鸠 同“鹊巢鸠居”。
鹊反鸾惊 同“鹊返鸾回”。
鹊返鸾回 形容字写得神采飞动,如盘旋往复的鹊鸟和鸾鸟。
鹊巢鸠主 同“鹊巢鸠居”。
鹊巢鸠居 《诗·召南·鹊巢》:“维鹊有巢,维鸠居之。”朱熹集传:“鹊善为巢,其巢最为完固。鸠性拙不能为巢,或有居鹊之成巢者。”本喻女子出嫁,住在夫家。后以“鹊巢鸠居”比喻强占别人的房屋、土地、妻室等。
鹊巢鸠踞 同“鹊巢鸠居”。
鹊巢鸠据 同“鹊巢鸠居”。
鸠居鹊巢 《诗·召南·鹊巢》:“维鹊有巢,维鸠居之。”毛传:“鸤鸠不自为巢,居鹊之成巢。”后用“鸠居鹊巢”比喻强占他人的居处或措置不当等。
鸠僭鹊巢 同“鸠居鹊巢”。
鸠夺鹊巢 斑鸠占了喜鹊的窝。比喻强占别人的地方或位置。
鸦鹊无声 形容非常静。同“鸦雀无声”。
鹊巢鸠占 斑鸠不会做窠,常强占喜鹊的窠。本指女子出嫁,定居于夫家。后比喻强占别人的住处。
鹊笑鸠舞 喜鹊欢叫,斑鸠飞舞。旧时用作喜庆的祝辞。
鸠占鹊巢 斑鸠不会做窠,常强占喜鹊的窠。比喻强占别人的住屋。
处堂燕鹊 比喻居安忘危的人
含有鹊字的成语有鸠占鹊巢,鹊巢知风,鹊桥相会
成语:鸠占鹊巢
拼音:jiū zhàn què cháo
解释:鸠性拙;不善营巢;而占居鹊所成之巢。
出处:《诗经 召南 鹊巢》:“维鹊有巢,维鸠居之。”
例子:整个科研过程他都没有参与,最后却鸠占鹊巢,把功劳归为己有。
成语:鹊巢知风?
拼音: què cháo zhī fēng
解释: 喜鹊在窝里知道将要和风。比喻人有预见性。也比喻能预见远患而看不到近忧。
出处: 《淮南子·缪称训》:“鹊巢知风之所起,獭穴知水之高下,晖目知晏,阴谐知雨,为是谓人智不如鸟兽,则不然。”
举例造句:?鹊巢知风起,獭穴知水生。 ——明·杨慎《升庵诗话》卷一
成语: 鹊桥相会
拼音: què qiáo xiāng huì
解释: 鹊桥:古代民间传说阴历七月初七晚上喜鹊在银河上搭桥,让牛郎、织女在桥上相会。比喻情人或夫妻久别之后的团聚。
出处: 唐·权德舆《七夕》:“今日云耕渡鹊桥,应非脉脉与迢迢。”
举例造句:旁观了织女的鹊桥相会,倾聆了孟姜女的长城哀哭,目睹了祝英台的化蝶绝舞,见证了白淑贞的千年一恋,苦思冥想,终不得解。
本文来自作者[山东大鸭梨]投稿,不代表易麦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emaipos.com/emai/1803.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易麦号的签约作者“山东大鸭梨”!
希望本篇文章《带有鹊字的成语》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易麦号]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本文概览:鸠占鹊巢、鹊笑鸠舞、魏鹊无枝、鹊夜传枝、鹊巢知风一、鸠占鹊巢 [ jiū zhàn què cháo ] 解释:斑鸠不会做窠,常强占喜鹊的窠。比喻强占别人的住屋。出自:周 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