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水经注江水》全文翻译是什么?”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水经注江水》全文翻译是什么?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水经注·卷三十三
作者:郦道元
水经注 卷三十三 江水
岷山就是渎山,水叫渎水;又叫汶阜山,远在塞外,江水就发源在那里。《益州记》说:大江的源泉,按现今所知,开头是从羊膊岭下流出,水沿山崖散开,涓涓细流多以百计,浅得几乎连酒杯也浮不起来。水向东南流泻一百多里,到达白马岭,经过天彭阙,又叫天彭谷。秦昭王派李冰当蜀郡太守,李冰见氐道县有天彭山,两山相对,形状如门,称为天彭门,又叫天彭阙。江水从这里起,上流十分细弱,所谓发源时只能浮起酒杯,就是指此。汉元延年间(前12—9),岷山崩塌,堵塞了江水,以致三日不流。扬雄作赋,在《反离骚》中说:从岷山投入江流之中,以吊屈原,名为《反骚》。江水从天彭阙东经汶关,又流过氐道县北。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划蜀郡北部设置汶山郡,以管辖该县。氐道县原是秦始皇所置,后来改为升迁县。《益州记》说:江水从白马岭萦纡流奔二十多里,到龙涸;又八十里,到蚕陵县;又南下六十里,到石镜;又六十多里到北部,江宽才有一百多步。江水又西流一百二十多里,到达旧汶山郡时,宽度才有两百多步;又向西南奔流了一百八十里,到湿坂,江才稍大了一点。
李冰在这里造了一条大堰,截住汇流,堰坝左右两边都有出水口,称为湔堋。大江流入郫江、捡江以便通航。《益州记》说:大江流到都安,在右边筑堰堵水,在左边造堤控流,江的干流于是就移到东边,位置在郫江右面了。利用山势滑放竹木入江,不费力气就可运到,水还可以灌溉诸郡。李冰又凿穿羊摩江,灌溉江西的田地。在玉女房下的白沙邮,造了三个石人,立在水中,并在石人身上刻记着与水神的约定:枯水时不露脚,涨水时不没肩。因而蜀人天旱时可用来灌溉,多雨时不堵塞水流。所以《益州记》说:水旱都任人安排,饥荒绝迹,沃野千里,因此世人号称陆海,又叫天府。邮亭就在堰上,民间称此堰为都安大堰,也叫湔堰,又称金堤。左思《蜀都赋》说:向西越过金堤,即指此堤。诸葛亮北征时,将此堰视为农业的命脉,国家赖以给养。他征召了一千二百名兵丁负责护堰,并设堰官。
江水又东流,经瞿巫滩,就是下瞿滩,又叫博望滩;左岸有汤溪水注入。汤溪水源出县北六百多里的上庸边界,南流经历县境,两岸有盐井一百多处,巴、川就靠这些盐井来自给。盐粒大的一寸见方,中央隆起,形状就像一把张开的伞,所以叫伞子盐。有的虽然不呈伞状,但也一定是方形的,和普通的盐不同。王隐《晋书·地道记》说:从汤口进去四十三里,有石头可以煮出盐来,石头大的像升,小的像拳头,煮到水都干尽,盐也就结成了。这大概也是蜀地的天然气井一类,水火互相配合,才能煮出好盐来。
江水继续东流,经广溪峡,这是三峡的上端。峡长三十里,其间惊险的危岩,斜出的树木,看来几乎两边要互相交接似的。北岸山上有神渊,渊北有白盐崖,高达一千多丈,俯临神渊。当地人看到它又高又白,所以取了这个名字。天旱时在岸上焚烧树木,把灰烬推到深潭中,弄脏潭水,立刻就会下雨。常璩说:县里山泽水神,天旱时击鼓求雨,就一定应验,会有甘霖喜降。这就是《蜀都赋》所说的:一敲鼓就会下雨。峡中有瞿塘、黄龛两处险滩,夏天洪水激起旋涡,上滩下滩都要提心吊胆。瞿塘滩上有座神庙,尤其灵验,刺史二千石一级官员经过这里,都不可吹号打鼓。商旅上水时,怕碰到石头发出声响,就用布包起撑竿的下端。现在虽不必这样做了,但祭祀进献水神还是没有中断过。峡中猿猴很多,但北岸却没有猿猴——这里不是仅指某一处,有人捕捉了猿猴放到北山去,却一点也听不到它的叫声了,也许就像貉那样,过了汶水就不能生存了。
卷三十三、三十四、三十五这三卷是《江水》,因为长江是全国著名大河,在前面《河水》篇中已经说明,在古代,“河”是黄河的专名,“江”是长江的专名。江水是古代对长江的正规名称,简称就作“江”。《水经注》全书中有近二十篇提及“江”,指的就是长江。另外,如同黄河被称为“大河”一样,长江也常被称为“大江”。《水经注》中也有十多个卷篇提到“大江”这个名称。但包括《经》文和《注》文,《水经注》全书中没有出现“长江”这个名称。不过从现存的古籍查索,“长江”一名在三国时代已经出现。《三国志·吴书·周瑜传》:“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又《鲁肃传》:“竟长江所及,据而有之。”
原文:
江水又东,迳黄牛山,下有滩名曰黄牛滩。南岸重岭叠起,最外高崖间有石,色如人负刀牵牛,人黑牛黄,成就分明。既人迹所绝,莫得究焉。此既高,加以江湍纡洄,虽信宿,犹望见此物。故行者谣曰:“朝发黄牛,暮宿黄牛;叁朝叁暮,黄牛如故。”言水路纡深,回望如一矣。
翻译:
江水又东经黄牛山,山下有滩,名叫“黄牛滩”。南岸重岭叠起,最外面的高崖间,有一山石很像人的样子,背着刀牵着牛,人是黑色的,牛是**的……这块岩石已经很高了,又加上江流湍急,纡回曲折,即使沿途经过,住上两夜,还是能够望见此物。
所以在这里行走的人有歌谣唱道:“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
赏析:
文章先写山,后写水,布局自然,思路清晰。写水则分不同季节分别着墨。在文章的节奏上,也是动静相生,摇曳多姿。
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构成了一幅幅风格迥异而又自然和谐的画面,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文章最后引用的诗句表现了渔人漂泊不定的悲伤,衬托了秋的凄凉。体现了作品的人文关怀。
扩展资料:
《水经注》因注《水经》而得名,《水经》一书约一万余字,《唐六典·注》说其“引天下之水,百三十七”。
《水经注》看似为《水经》之注,实则以《水经》为纲,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中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
该书还记录了不少碑刻墨迹和渔歌民谣,文笔绚烂,语言清丽,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由于书中所引用的大量文献中很多散失了,所以《水经注》保存了许多资料,对研究中国古代的历史、地理有很多的参考价值。
百度百科-水经注
关于“《水经注江水》全文翻译是什么?”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本金]投稿,不代表易麦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emaipos.com/emai/167.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易麦号的签约作者“本金”!
希望本篇文章《《水经注江水》全文翻译是什么?》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易麦号]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水经注江水》全文翻译是什么?”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水经注江水》全文翻译是什么?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